由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的“建設法治社會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討會在11月12日上午圓滿成功。該次研討會以其高質量、高水平、深角度的學術探討為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翻開了新篇章,也是對十八大會議上提出的“依法治國”理論的深層次實務解析。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主要嘉賓有:被譽為中國“法學三杰”的江平、李步云、郭道暉三位國內權威學者教授,還有姜明安、許章潤、張千帆等國內著名教授以及法務實踐者楊在明學者型律師。與會嘉賓就“法治社會的建設與發展”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和剖析。 首先,作為本次研討會主辦方之一的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主任楊在明律師,拋磚引玉,發表了本次研討會議題的開場問題。楊在明律師說:“我國以“依法治國”為建設法治社會的路線。在中國十八大會議以前,“依法治國”僅簡單的提出了概念,而在十八大以后,依法治國的概念得以深入探討和實踐。十八大會議上,對于“依法治國”的定性比較適當,但在定量方面,卻過于含糊!耙婪ㄖ螄北仨毥⒃凇傲挤ā钡幕A上,“良法”也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基礎,而法治政府是法治社會的關鍵! 依法治國,是當前黨領導下的“法治中國夢”,也是每一個平民百姓的“幸福中國夢”。楊在明律師提出“依法治國”下的“良法”建立、提出法治政府的建設與行政作為、提出法治社會的健全和發展是基于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多年從事拆遷代理案件經驗的思考。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以“只為被拆遷人維權”為執業宗旨,從當下經濟市場中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出發考慮,被譽為“雷鋒律師事務所”,在行業內有權威影響力,也深受各當事人的推崇,由此而提出的“依法治國”的探討是從最實際、最實用和最需要的角度出發的。 依法治國,需要的是“良法”,才能真正將法治利益與公平正義落實到每一個公民身上,而法治政府是承擔“良法”的載體,法治社會是“良法”的容納之地。 針對楊在明律師提出的議題,在李步云教授的主持下,姜明安、許章潤、張千帆等教授也隨后發表了相關的看法和探討,會議中指出:“建設法治社會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也非常難。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相應的體系建設卻沒有跟上日程。再者,社會先于國家而存在,人類自發的倫理道德思想觀先于法律制度的制定,等等因素,造就了法治殘缺的現狀,而要解決其根本,除了社會各方面的體系建設,更要從上而下的解決人們的價值體系觀。這里的“人們”,首先是政要人員的法律觀。實現依法治國,著重在“良法”。而“良法”,除了客觀上的制定操作,更重要的是主觀體系上的建設! 會議最后,與會的各位學者、教授進行了本次研討會的總結和交流,將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內容做了完滿的收尾。 中國必將是一個法治中國,法治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建設除開各位專家學者的努力,更需要所有中國公民依法而行,樹立牢固的法律觀,也更需要法治政府的“依法治國”。寄期能通過此次高端學術法制論壇,將法治理念進一步的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共同為實現“法治中國夢”而努力。 與會嘉賓名單目錄 江 平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法學家 郭道暉 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特邀教授、著名法學家 李步云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著名法學家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千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在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許章潤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周漢華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吳 雷 中國法學雜志社副主編 肖海軍 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 曲相霏 中國社科院國際法所副研究員 王 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陳翠玉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陳寒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講師 張舜璽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博士后 趙 玄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焦南凡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于曉琪 江蘇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